吉祥如意是什么意思(探索吉祥文化之-吉祥如意)

“吉”就是吉利。祥瑞、喜庆也都是吉。古人造字是用“豆”盛着食品,置于“口”上。“口”是代表神及其神座的,也就是说,将丰盛的食品陈列于神座之上祭神,必有大事、吉事。

“吉者,福善之事;祥者,嘉庆之征。”古人非常看重“吉”,发现生活中“鸡”的发音与“吉”相近,公鸡的“公”与“功”、鸡冠的“冠”与“官”、鸡鸣的“鸣”与“名”是谐音。因此,古人常以鸡的形象兆示吉兆,也以鸡寓意“功名”或“封官加爵”。且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鸟同源,鸡的形象常衍生为凤、太阳鸟等形象。《太平御览》有:“黄帝之时,以凤为鸡。”据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。其中,金鸡(又称锦鸡)被认为是凤凰的化身。唐宋以后的凤凰图,就是以锦(金)鸡的形象为原型,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。考古中也发现了古人以鸡为原型,幻化出了“凤鸟”。凤鸟是百鸟之长,预示着吉祥。
古人也常用鸡喻君子五德,或以母子鸡喻家庭和睦。汉代《韩诗外传》中记载:“头戴冠者,文也;足傅距者,武也;敌在前敢斗者,勇也;见食相呼者,仁也;守时不失者,信也。”因此,当鸡作为物而进入人的意义世界后,就具有了吉兆、辟邪、占卜等符号意义。以鸡谐音吉祥可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,实用性与意义性共存于一事物之中。
▼
—
▶ 年画中的鸡 ◀






凡事称心,吉祥如意。最早的“如意”,柄端作手指之形,以示手所不能至,搔之可如意,故称如意,俗叫“不求人”。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,被人赋予了“回头即如意”的吉祥寓意。后来,其形态发生分化,一支保留实用功能,在民间流传;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,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。“如意”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吉祥物件。“君子比德如玉”,玉如意的出现,将玉的坚润不渝美德与如意的吉祥寓意结合,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吉祥文化的如意器物。到了明、清时期,它从实用品转向了艺术陈设品,供人们欣赏娱乐。
具有吉祥意义的图形或物,组成了富有吉祥含义的装饰纹样还有戟与磬,它们是两种古代的器物,以“戟磬”谐音“吉庆”经常出现在木版年画中,或与花瓶结合成“平升三级”,或与蝙蝠、鲤鱼组合为“福庆有余、吉庆有余”等等。另外,原本将绳子打结本是用于捆扎,古人也曾“结绳记事”。时间久了,绳结的花样越来越多,用处也趋于多样,有用于衣饰或物件的坠饰,有画成纹样,曲线弯折,颇有源远流长之感。后来,绳结之“结”与“吉”音近,又称“八吉”(即八结或百结),具有了吉祥寓意。佛教也出现“八吉祥”,是用八种常见的物像,赋予各自的寓意,象征吉祥,又称“佛八宝”。
▼
—
▶ 年画中的吉 ◀





▼
—
▶ 生活中的吉 ◀







这些吉祥图案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,形成了一种利用象征、寓意、谐音等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方式来表达吉祥含义的特有手法。特别在明清以后更为流行,形成一种“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”的普遍性装饰风格。它们出现在年画图谱、织品花绣、金漆镶嵌、木器纹饰、陶瓷描绘、窗花剪纸、建筑雕塑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为大众喜闻乐见,显示着中国吉祥文化的蓬勃生命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