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权和授权区别(究竟是“授权”还是“受权”?“国是”还是“国事”?)
“民声君”注意到,被公众探讨的便是“授权”与“受权”。其实,“授权”和“受权”两个词语读音相同,但是意思确完全不相同。先来看“受权”,主语是受事,是你被别人交付了权力,是别人给你权力。再来看“授权”,主语是施事,是你把权力交给别人,叫授权给某人。
从上述名词解释来说,二者区别很大,从语言学角度来讲,即施事和受事的区别。受权是接受,授权是授给别人。例句:人大常委会授权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。新华社受权播发这部法律。例句中,受权发布,是正确的。“法律”是国家的,作为新华社的官方网站——新华网,是“受权”,才能发布。
此外,对于《人民日报》来说,刊登一些重要人物逝世的消息,是《人民日报》的一项职责。因为,逝世新闻既有新闻性,也具有很强的政治性。通过《人民日报版面备要》(2012年修订版)中,关于逝世新闻的版面安排有这样的介绍: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消息,发布规格由中央有关部门决定。
地方领导干部逝世新闻的发布规格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决定,军队干部逝世新闻的发布规格由解放军总政治部(现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)决定,统一战线人士逝世新闻的发布规格由统战部决定。
《人民日报》所刊登的以上逝世新闻通常由新华社发通稿。
文化界、知识界等名人逝世新闻可视情况安排本报自采稿件。
重大逝世新闻一般由几部分组成:讣告、治丧委员会名单、关于治丧活动的通知、唁电、生平和反映生平的图片、追悼会(告别仪式)等。
由此可见,简单而言,受权,就是接受别人的授予的权力,并在某一个时间段或某一个具体事项的处理上代为执行。授权,就是将自己的权力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具体事项的处理上授予别人,让别人代替自己实施权力。
其实,与“授权”及“受权”相近的易于混淆的还有“国是”与“国事”一词。国是,一词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伟大的历史传承。在中国古代文献中,国是常被用来指代国家大计、治国之道,体现了古人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。如今,国是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汇,用于描述国家的核心事务、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。
谈及国是和国事的区别,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。一是语法功能不同;即,作为名词,二者都能作主语、宾语,但“国事”还能作定语,如“国事访问”;而“国是”就无此用法。二是适用对象不同;即,“国事”可用于国内,也可用于国际,“国是”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。三是词义范围不同;即,“国事”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,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;而“国是”则专指国家决策、规划等重大事务。四是语体色彩不同;即,“国事”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,“国是”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。
综上所述,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而汉字,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“工具”,认真学习其真实含义显得更加可贵。赶紧放下你的手机,多去读书看报;拿起纸笔,写一写我们老祖宗给留下来的这笔宝贵财富吧。